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德诚信教育理念比较

作者:
向征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010字
所属图书:
构筑信任之基:诚信教育的中德比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展开的先导,决定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国与德国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两个国家在诚信教育活动中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宗旨以及教育侧重等方面。总体比较而言,中国诚信教育强调由诚信认知、诚信道德修养到诚信行为的演化,关注内在驱动力的提升,但在现阶段难以回应“知而不行”的诚信知行背离现象的诘问;德国则因为人性论等因素,重视以制度为形式的外在约束的作用和价值,讲求诚信契约、法律制度、宗教信仰对失信行为的约束,短期内收效明显,但长期的力量有限,并且对社会成员内心动机不做过多干涉。
关键词:

儒家思想道德意志诚信教育理念诚信契约自律精神

作者简介:

向征:向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共青团中央“青马工程”理论导师。曾受资助游学欧洲,从事社会伦理学研究,爱好寻访东西人文、自然之异同。近年来对信任问题尤为关注,常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思考探求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释解信任之缘起及其历史变迁。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文章30余篇。

文章目录
中德诚信教育的目标差异
  • (一)中国:追求自在完善
  • (二)德国:关注规则遵守
中德诚信教育的不同旨归
  • (一)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 (二)德国:工业社会价值
中德诚信教育中自律精神形成根源的异同
  • (一)中国:强调道德意志
  • (二)德国:偏重守规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