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变迁与比较分析:基于价值观的双维度三层次模型
作者:
张衍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859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2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1.31-55
韦庆旺
杨宜音
谭旭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
本文以英格尔哈特的现代化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双维度三层次模型,并利用1990~2018年的世界价值观调查中中美青年和非青年数据,实证研究了中美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美青年价值观的文化差距大于本国青年和非青年间的年龄差距。近三十年间,仅美国青年的价值观朝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而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呈现阶段性变化,以及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和后现代价值观并存的特点,作为传统价值观代表的权威认同、作为现代价值观代表的国家认同和作为后现代价值观代表的多元认同都在经历了上升—下降后,在近些年有所回升。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互联网发展促使美国青年朝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但是它们对中国青年的国家认同、权威认同和多元认同却均有促进作用。本文说明后现代价值观并不一定是未来各个国家和文化变化的方向,应更关注中国青年和中国民众价值观的独特变化。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
传统价值观
价值观变迁
中美青年
作者简介:
张衍: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
相关报告
中国环境问题观念上的性别差异:安全考虑、经济优先和后物质主义假设
儒学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乡村社会价值观变迁中的家庭关系
乡村社会价值观变迁中的农民自杀
文章目录
·
引言
文献回顾
(一)价值观双维度三层次模型的提出
(二)青年价值观的文化差异与趋同假设
(三)影响青年价值观的宏观因素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变量
研究结果
(一)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及与美国青年的比较
(二)宏观变量的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