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于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报告

作者:
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调研组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1946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少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使命。加强新时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深入推进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中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并进一步提出针对性举措,为新时代青少年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调研组:执笔人:郑文涛,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校办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成员:张雪、卢思锋、线长久、刘超美、闫彦斌、马维娜、乔永、王博、武林杰、张彦琛、卢静、陈锭、张丙元等。

文章目录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
  •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的重要基础
  •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师生高度认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地位
  • (二)青少年普遍具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意愿
  • (三)学校教育肩负的主阵地、主渠道功能充分彰显
  • (四)以文润心的社会大课堂教育深受青少年喜爱
  • (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泛共识
  • (六)滋育青少年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成为共同愿景
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 (一)提高政治站位,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遵循育人规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
  • (三)丰富内容载体,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 (四)加强协同保障,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