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专题之二:志愿服务

作者:
邹宇春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8300字
所属图书:
共同富裕:衡量指标与实现路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聚焦分析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志愿服务。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中,特别强调了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推动第三次分配中最具有劳动本质和道德意蕴的形式,志愿服务同时产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因此,为了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发挥好第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本章运用全国随机抽样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和评估我国志愿服务的主体(活跃志愿者,即过去一年有过志愿服务行为的居民)以及志愿服务的现状和不足。分析发现我国18~69岁居民中,活跃志愿者占比自2019年逐步上升,2023年占比超三成。从人口结构上看,党员、“00后”、有较高家庭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群体更可能成为活跃志愿者。他们具有更加积极的社会心态,通过志愿服务贡献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发挥了较好的资源调节作用。同时,由于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等差异,各领域的志愿服务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本研究提出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比如,常态化和精细化并举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供给,因人制宜整合不同行业的志愿者资源,厘清社区和志愿服务组织的互动关系等,以便更好地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志愿服务共同富裕三次分配

作者简介:

邹宇春: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教授,CSS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与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社会蓝皮书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发展与社会结构分层、社会资本与信任、青年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社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Glob Ment Health、PLOS ONE、Health & Place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著有《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主编《仗卷走天涯:全国大型社会调查之督导笔记》等。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领域重大创新项目“共同富裕的阶段性衡量”(23YZD002)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实验室孵化项目“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仿真模拟和推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应用对策研究项目“我国婚育少子化与老龄化的现状、困境与应对”等,参与各类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项目60余项。

文章目录
·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志愿服务
我国活跃志愿者的总体规模与发展状况
  • (一)活跃志愿者规模
  • (二)活跃志愿者人口特征
  • (三)志愿服务次数、时长与贡献经济效益
  • (四)志愿服务的网络化、规范化与专业化
我国志愿服务的参与状况
  • (一)不同类型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
  • (二)志愿服务参与的地区差异
  • (三)志愿服务参与的行业差异
  • (四)志愿服务参与的单位/公司类型
活跃志愿者群体的社会心态
  • (一)社会信任
  • (二)主观幸福感
  • (三)公益慈善参与
  • (四)其他社会心态
思考: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 (一)发展趋势与提升空间
  • (二)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助力共同富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