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无理上访与基层治理

作者:
陈柏峰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31361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7年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当前上访潮居高不下,主流认识局限于维权视角。这种视角仅有部分解释力,难以解释无理上访的扩大化趋势。借助吉登斯的权力观,将权力运作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相关话语联系起来,可以从“治理—资源”的角度理解基层上访治理的实践。从新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基层政府在上访治理中有足够的权威性资源,因此可以在缺乏配置性资源的情况下成功应对无理上访问题,这种权威性资源建立在“人民—敌人”话语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层政府在权利话语面前日渐被动,话语权不断流失,这导致其可以利用的权威性资源越来越少,治权因此不断丧失,从而越来越难以遏制无理上访。真正化解上访潮,需要加强基层治权建设,在政府治权与民众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并引导权利话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基层治理农民上访无理上访

作者简介: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在《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有《乡村江湖》等著作。

文章目录
·问题与进路
·基层政府对无理上访的治理
上访治理的历史经验
  • (一)中国古代的经验
  • (二)新中国的经验
上访治理困境 话语权与治权的流失
  • (一)话语权的流失
  • (二)治权的流失
现代国家的基层治理
  • (一)西方经验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公共规则的治理
  • (二)中国出路 民权与治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