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如何在研究中关注语言
作者:
郑丹丹
出版日期:
2011年7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19691字
所属图书: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7.121-147
郑丹丹
摘要:
本文首先以“家庭暴力”概念在中国的发展与利弊分析说明语言对于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性,紧接着对商业性性服务的有偿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命名进行分析,指出对性服务妇女的已有命名是在男性中心的规范下进行的,并将其重新定义为“商业性性服务者”。最后,文章归纳出在女性主义研究中关注语言的几个具体做法,以破除性别歧视,建构新的语言背景。
关键词:
话语
语言
家庭暴力
女性研究
作者简介:
郑丹丹:
郑丹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
相关报告
妇女组织倡导性别平等纳入村民自治政策——公共政策议程的分析
是消费主义女人,还是母亲?——《新快报》2004年母亲节专题“软文”分析
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白富美”话语分析
后现代视角下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困境及其突破——评卡米拉·斯蒂福斯的《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
社会性别与新中国的象征文化——《新中国妇女》视觉形象透视
话语分析:社会排斥和贫困研究的新视角
“美丽”的可能与“纯洁”的必要——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话语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身体写作女性化探讨
语言实施的性别围困——权力话语下的“第三性”
中亚东干人语言文字变迁与当代发展思考
文章目录
·
为什么需要重视语言
案例展示:商业性性服务/消费者:一种新的命名
(一)现象
(二)已有的命名及其缺陷
(三)一种新的命名及其意义
方法解析:女性主义关注语言的具体做法
1.检视概念的性别意涵:是否存在区别对待
2.通过对语言本义的深入挖掘解构原有概念
3.以性别平等与公正原则建构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