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公共政策的赋权性分析——中国和韩国国家层面公共政策的比较
作者:
谭琳
周垚
TANLin
ZHOUYao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9706字
所属图书:
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7.217-226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韩国都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并且都曾出现逐年攀升、随胎次增高等特征。1990年,中国和韩国的出生性别比分别达到111.3和116.5。此后,中韩两国都积极制定和实施推动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对失衡的出生性别比进行综合治理,但是,产生的效果却有较大差异。到2004年,韩国的出生性别比已经回落至108.2,但是,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上升的趋势却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出生性别比仍在攀升。这样的事实提示我们思考,除了两国人口规模差异较大等客观因素以外,中韩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公共政策及其实施机制有何特点和差异?中国如何在已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实现政策创新?本文的研究发现,中韩两国推动性别平等、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其赋权性,因此,增强政策的赋权性是值得中国重视的政策创新点。
关键词:
赋权
出生性别比
比较公共政策
作者简介:
谭琳:
周垚:
TANLin:
ZHOUYao:
相关报告
操控、赋权、话语空间:理解社交媒体广告的三个维度——以微信信息流广告为例
赋权形式的新探索——艾滋病患者自助小组的实践
何道峰:扁平化社会需要每个人的赋权
赋权:字幕组的兴与衰
家庭暴力中受虐妇女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究——以中国中部X社区介入方案为例
培训就业维权一体化改善贫困女性命运——北京富平家政学校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放权与赋权:政府推动下的公民社会成长之路
当代中国妇女NGO参与社会救助的特性分析与发展路径
建构赋权取向小组工作案例研究——以促进心境障碍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为例
赋权视角下的精神障碍患者职业康复困境研究——兼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可能性
文章目录
赋权的理念和赋权性政策
1.赋权的理念
2.赋权性政策 概念及特点
中韩两国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的赋权性分析
1.中国国家层面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的赋权性分析
2.韩国国家层面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的赋权性分析
3.中韩两国国家层面推动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比较分析
·
对中国创新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