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推进农业大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祁阳县全域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作者:
陈文胜 邹冬生 王文强 贺林波 李晚莲 王薇 熊春林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3185字
所属图书:
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19~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是农业大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突破的难点所在。祁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城乡统筹的百企入园、百村振兴、百园靓城、百里画廊、百姓安康等“五百工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大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业大县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陈文胜: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的“乡村政治伦理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五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中国乡村振兴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5项,其他项目28项。出版专著7部、合著7部、编著60余部;在《求是》《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20余篇;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11人次、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70余人次,15项成果进入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研究成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代表作《论大国农业转型》《论中国乡村变迁》均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论大国农业转型》被翻译为英文和阿拉伯文、《大国小村》入选中央组织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并相继出版英文版、法文版、哈萨克文版。

邹冬生: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学。

王文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长,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成员,著有《论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湖南农村发展报告》等,在《政治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软科学重大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

贺林波: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公共管理。

李晚莲: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公共管理。

王薇: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公共管理。

熊春林: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公共管理。

文章目录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
  • (一)以县域工业逆势发展为强力支撑,全面加快“以工哺农”进程
  • (二)以区域中心城市布局为战略要点,全面提升“以城带乡”动能
  • (三)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为经济纽带,全面推进农业“强势崛起”
  • (四)以公共资源高效配置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五)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决胜目标,全面提升农民“三感指数”
城乡一体化为引领的全域乡村振兴态势正在形成
  • (一)“百企入园”支撑下的城乡产业发展快速融合
  • (二)扶志扶智引领下的城乡人才活力有效激发
  • (三)文明创建带动下的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有机对接
  • (四)“百园靓城”推动下的城乡生态宜居环境同步改善
  • (五)基层党建主导下的“村为主”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全域乡村振兴进程
  • (一)以品牌战略为取向,优化农业品种结构与产业结构
  • (二)挖掘特色生态资源潜力,带动区域发展绿色崛起
  • (三)构建大农业支持保护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升级
  • (四)推动项目实施权下移,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 (五)加快土地资源要素流动,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 (六)优化涉农融资平台,激发乡村多元投入活力
  • (七)生态环境保护以治理为主,向补偿与防治并举转变
  • (八)以完善考核机制为抓手,强化乡村振兴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