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论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的性别歧视——以异性性交往传播的防控为例
作者:
王金玲
WangJin-ling
出版日期:
2009年7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10245字
所属图书:
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7.603-613
谭琳
姜秀花
摘要:
中国大陆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因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以来,据政府的统计数据,至2003年底,感染人数为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截至2004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89067例,其中艾滋病病例为20786例。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不断增多。就2003年监视的情况看,经吸毒途径传播仍为主要传播方式,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996年以前发生感染的既往有偿采供血传播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占较大比例。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的8906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因吸毒感染的占41.3%,因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的占31.3%,因异性性交往感染的占7.9%,因男性同性性交往感染的占0.2%。面对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通过国家领导人政治承诺、成立相关国家机构、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相关国家行动规划、开展相关的国家行动、推进和支持相关的社会行动、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努力进行预防和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社会性别视角看,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却存在着种种性别歧视,尤其在异性性交往传播的防控方面更为突出。这不仅有违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基本伦理准则,也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拟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中国大陆有关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政策和国家行动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倡导性建议,旨在改善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一步提高相关国家法律政策和行动的成效。
关键词:
行动
性别歧视
艾滋病毒/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立法和政策
作者简介:
王金玲:
WangJin-ling:
相关报告
媒介、性别与传播行动主义
导论
社区公共空间的社会性
从生活经历挖掘劳资关系转型的动力
生育健康新趋向:整合妇女健康促进的理论与行动
论行动研究在社会工作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需求与行动
结构与行动
女性主义研究案例习题
中国城市就业人员性别工资歧视的估计
文章目录
对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分析
1.定位
2.命名
3.规定
行动
1.由于性消费男子属于非监测人群,在国家级艾滋病统计和监测报告中,有关他们的传播率/感染率的数据和信息短缺
2.在打击商业性性交易和减少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司法行动中,较之性消费男子,对性服务妇女的惩处更为严厉
3.以性服务妇女为目标人群的项目是高危行为干预项目的一大重点。这表明,性服务妇女被认为更需要进行行为干预和行为矫治,以减少危险性
4.减少异性性行为传播的100%安全套项目,更多地以性服务妇女为目标人群,要求性服务妇女承担责任,而性服务妇女所处的弱势地位往往被忽视
5.更强调和重视针对妇女的宣传教育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