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民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

作者:
孔繁利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21326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牧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有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农牧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同时也是一个弱质产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设计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大大提升了农业的单位产出量。但由此而来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随着计划经济时代被抑制的农村劳动力潜能的释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产出逐步达到了它的极限,“统分结合”中过于偏重“分”的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低成本、高效率、重生态的要求。实现农牧业现代化、提高农牧业的比较收益成为民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现代化民族地区农牧业

作者简介:

孔繁利:孔繁利 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经济、数量经济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统计与决策》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农牧业现代化及产业经营
  • 农牧业现代化
  •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 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经济类型
·第二节 民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概况
第三节 民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案例分析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乌兰察布市的调研结果
  • 民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民族地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 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 加强农牧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 强化农畜产品“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