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互联网、快速交通与人类学研究转变

作者:
周大鸣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101字
所属图书:
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人类学研究如何在互联网、快速交通带来的社会变化下做出转变。互联网和快速交通给人类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给我们每一个聚落、每一个社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来讲,互联网和快速交通改变了城乡结构,模糊了个人和群体的界限,改变了人际关系中信任机制的基础,大数据还将人与人之间的隐秘关系透明化了。应对这些变化,人类学应完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田野点框架,突破传统学科的限制,另辟蹊径。路学与网络民族志的兴起就是人类学研究转型的例子之一。
关键词:

互联网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人类学跨学科合作

作者简介:

周大鸣:(1958.12~ ),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首席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有美国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期刊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族群与区域文化、移民与都市化、应用人类学等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际国内课题20余项。代表作有《凤凰村的变迁》《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等。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名师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人类学研究的历程
  • (一)按社会发展分类
  • (二)按生计方式分类
  • (三)按区域划分
  • (四)按学科划分
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一)田野调查
  • (二)民族志写作
  • (三)解释框架
  • (四)基本概念
互联网与快速交通给社区带来的变化
  • (一)移动
  • (二)“联接+”“互联网+”
  • (三)移动和链接带来的变化
人类学家如何面对快速交通带来的变化
  • (一)传统方式:“人类学+”“民族志+”
  • (二)突破传统学科的限制,另辟蹊径:人类学研究转型——路学与网络民族志的兴起
  • (三)快速交通和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以互联网人类学为例看人类学方法的转变
  • (一)人类学研究方法在互联网时代——田野调查的差异
  • (二)互联网数据的真实性
  • (三)互联网民族志中的语境问题
研究积累——人才培养
  • 1.刘华芹《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
  • 2.姬广绪《手机与邻里交往——以辽宁省沈阳市S社区为例》
  • 3.黄雪亮《大社区、小世界:关系型虚拟社区的兴起——以新浪微博社区为例》
  • 4.向璐《淘宝村的社会变迁研究——以沙集村为例》
·研究合作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