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民工社会网络的中观结构分析——社群结构

作者:
杜海峰 陈盈晖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3615字
所属图书:
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社会网络中观结构的社群结构。首先,本文介绍了社群结构的定义。其次,本文系统分析了Newman的Q指标的特点,特别是探讨社群数目和网络密度对模块性的影响。再次,本文基于模块性指标的定义和社群结构划分的机理,在探讨社群结构与数据聚类的基础上,探讨了派生的社群结构探测指标。最后,将模式识别中的ARI指标引入社群结构分析,通过与模块性指标的对比说明了其可用性和有效性,揭示了农民工社群结构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流动人口社会网络中观结构社群结构

作者简介:

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72年生,四川巴中人,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复杂性、流动人口、社会复杂网络、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流动人口可持续生计、新型城镇化与集群行为等公共管理领域的现实问题及政策创新问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已有30余篇被SCI/SSCI检索、42篇被EI检索,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有1篇论文获评“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拥有2项发明专利。合著《免疫优化计算、学习与识别》《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农民工社会网络结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与测算》《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集群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等书。

陈盈晖:0 1962年生,天津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系统管理、系统复杂性和复杂网络等领域研究;发表相关论文5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社群结构定义
第二节 模块性指标特征
  • 社群数目对模块性的影响
  • 网络密度对模块性的影响
  • 农民工网络社群结构Q值与社群数目
第三节 派生模块性指标
  • 归一化模块性指标
  • 农民工网络社群结构归一化模块性指标分析结果
第四节 社群结构比较的ARI指标
  • 社群结构的ARI指标
  • 农民工网络社群结构ARI指标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