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调查地区政府的反映以及我们的评论
作者:
贡森
苏杨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4074字
所属图书:
民生为向:推进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5.166-204
贡森
苏杨
摘要:
优化、重点开发区不愿意接受更多的流动人口在该地区安家落户,理由主要是生态压力、基础设施限制和流动人口的素质较低。很少有地区希望被列为限制、禁止开发区,即使限制、禁止开发区的政府官员理论上接受主体功能区概念,但在实践中,他们不同意限制该地的大规模经济开发,主要是担心优化、重点开发区享受了优惠政策却不愿意接受限制、禁止开发区的转移人口。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必须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并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主体功能区
合理分布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作者简介:
贡森:
苏杨:
相关报告
人口合理分布也是政绩——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的调整
主体功能区战略对计生工作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一般规律
人口分布经济学新发展
历史与现实——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基础
类型与特征——主体功能区人口分布现状
标准与测算——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指标体系构建
青海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报告
规划镇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原理与规则——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机理
文章目录
各地外来人口的现状以及管理者的看法、意愿和诉求
外来人口的数量和结构
地方对外来人口的看法
人口承载情况以及地方的看法
人口分布与经济集聚相协调的状况以及地方的看法
吸纳外来人口的意愿和条件
人口流动及生育的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
人口登记、调查和管理体制改革
户口迁移制度改革
户口挂钩的权益改革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市场对外来人口的吸纳作用
对主体功能区人口管理政策设想的意见和建议
对主体功能区及其人口政策的思路和框架的一般性评价
人口有序流动的自愿性原则
优化开发区域要对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逐步实现本地化,重点开发区域要更多地吸纳外来人口
推进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其挂钩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的改革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与社会经济政策的协调
常住人口的登记和调查体制的完善
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改善产业发展的就业友好度
支持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跨区域转移就业的能力
强化收入调节
与户籍脱钩以后各项公共服务和福利管理的替代性基础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