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孙懿
出版日期:
2012年9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3352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并不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形成的,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和政策进行回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新中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和政策经过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时期,虽然不是执政党,但中国共产党还是培养了一批蒙古、回、壮等少数民族的干部。在红军长征经过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时,中国共产党又吸收和培养了一批藏、彝、苗、羌等少数民族干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制定与完善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和措施,先后举办了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并于1941年创办了延安民族学院,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有少数民族干部约1万人。虽然这一时期尚处于革命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也处于萌芽时期,但这些政策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确立奠定了牢固基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新中国成立前

作者简介:

孙懿:0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长期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偏重于民族干部问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从萨满教到喇嘛教—蒙古族文化的演变》《探寻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路—少数民族干部现状的调查与发展》《民族交往与发展》(合著)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西部开发与民族地区人才政策的调整》《发展民族教育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根本》《试论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培养》《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等50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萌芽
  •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民族政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形成和具体实施
  • 抗战前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及政策
  • 抗战至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思想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