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发展领域面临的挑战和研究与实践应对途径

作者:
李鸥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447字
所属图书:
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方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的发展研究途径方法出现的背景、可持续性发展和治理与参与和我国采用新的发展研究与实践途径。
关键词:

发展领域发展经济学实践应对

作者简介:

李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退休),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分院教授、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作为我国最早的参与式发展专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从事参与式发展与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的途径、方法在我国的引进、应用、适应性改造和本土化、主流化,为众多国际组织援助我国的各种项目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发展研究、咨询和培训。先后创新性地开发出“项目的参与式社会经济学评估”、“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社区扶贫发展基金的参与式发育与管理”、“参与式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与管理‘十步工作法’”等途径和系统方法,其中多项在全国的林业、水利、扶贫、少数民族等领域推广或使用;将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发展项目的社会评价、少数民族等安全性政策的工作规范与项目区实际结合,开发出“参与式社会评价与少数民族发展计划制订”的系统调研框架与方法;并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以目标为导向项目规划法和参与式调研的步骤、方法及成果有机结合,开发出资助机构认可、执行机构与受益群体能够操作的简化规划法。除了为以上各类项目编写了大量培训讲义外,还开发出《发展研究方法》、《治理与公民社会组织发育》、《发展与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方法》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新的发展研究途径方法出现的背景及其特点
第二节 可持续性发展和治理与参与
  • 国际发展思潮的演替和相应的发展与项目途径
  • 国际农业发展思潮的演替
第三节 我国采用新的发展研究与实践途径、方法的必然性
  • 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体系
  • 用指导计划经济的传统方法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体系
  • 用传统的发展与项目规划和管理方法不能实现国家改善治理、公民参与的要求
  •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公民的参与
  • 知识结构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