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 8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社会评价与自我认知
作者:
钟晓华
出版日期:
2015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9160字
所属图书:
同济社会学评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5.182-192
朱伟珏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8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对其进行了社会评价与自我认知研究。文章指出,“80后”作为一代人的社会属性是由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进程等。通过对“80后”大学生的生活态度、理想追求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反应进行分析,文章揭示了这一代人在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此外,文章还探讨了“80后”群体的定义、社会属性及其形成的复杂背景,并强调了对“80后”群体的研究不仅是青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中国社会转型期特征的关键视角。
关键词:
政治
研究
大学生
评价
作者简介:
钟晓华: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相关报告
导论
大学生的后现代人生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
理论范式的政治逻辑——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民族问题
分裂的政治:台湾的“族群”与“族群政治”析论
2010~2011年贵州省民主政治建设分析报告
族性与族性政治动员——族类政治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管窥
政治与行政
当代巴西的劳工、工人和政治,1980~2010年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政治参与调查
东南亚国家政治文化与女性政治参与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与界定
1.“80后”是否能成为独立分析单位
2.如何界定“80后”
3.什么是“80后”现象
4.本文的研究对象的界定
5.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
关于“80后”价值取向的研究社会评价
1.父辈评价
2.媒体评价
3.学界评价
“80后”对于价值取向的自我认知
1.有显著差异的一代——“妖魔化”他评与“理性化”自述
2.断裂的代际关系——社会评价机制的断层与生活际遇的分化
3.矛盾的认知情境——弱化的正统教育以及多元的大众文化
4.理性的认知情感——目标功利化与政治疏离感
5.趋于自觉的政治参与行为——理性的民族精神及“应压效应”
6.边际人格矛盾——未定型却趋于平滑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