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旅游开发乱象中的生态退化与文化缺失
作者:
沈孝辉
出版日期:
2013年4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602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4.145-158
自然之友
刘鉴强
摘要:
旅游产业被许多地方政府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获得强烈推动。在黄金周长假我国各大旅游区游客爆满推动的“门票经济”背后,本属于公共资源和公益事业的各类保护地已经被利益部门据为自己的摇钱树。许多景区、景点已被现代古迹、人造山水、旅游地产以及奢华的基础设施所充斥。自然生态失去了原真,传统文化受到了破坏,原住民的权益遭受侵犯。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引入生态学的研究和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 基础。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容量
破坏性建设
生态学思想
作者简介:
沈孝辉: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自然之友会员、顾问。长期从事保护地、森林、湿地、荒漠化和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的研究与环境保护活动。
相关报告
赤溪村“造血”扶贫历程(2003年至今)
生态旅游的多维减贫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效应——彭水县生态旅游扶贫开发试点的启示与建议
三个村的典型特点
提高藏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性的思考
双进村后精准脱贫时期的展望
四川生态旅游发展
2019~2020年擦亮生态底色 厚植发展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创建武陵源样板
2020~2023年珠峰文化旅游发展形势
2022年在“双碳”背景下珠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文章目录
·
弊病丛生的“门票经济”
·
没文化的文化名人开发与消费
·
违背生态旅游准则的生态区旅游开发
用生态学思想规划旅游业
1.简朴简约低碳环保的原则
2.保护传统文化,维护原住民权益,促进社区发展的原则
3.维护自然和历史文化原真性的原则
4.坚持保护地公共资源和公益事业属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