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系网络与日常性公民社会运动——绿街集体抗争研究
作者:
出版日期:
2013年8月
报告页数:
43页
报告字数:
34921字
所属图书:
准公民社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8.145-187
石发勇
摘要:
如前面章节所述, 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 街区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商业组织和市民等各方进行利益竞争的一个重要场地。由于这些行动者的关注点存在很大差别, 为达到各自的目的, 各方可能会相互合作、竞争乃至发生冲突。由于地方分权以及与之相伴的相对微弱的上级监管, 基层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结成的“地方形象促进联盟” 极力掠夺当地资源, 并常和市民发生利益冲突。近年来, 城市中发生的层出不穷的反抗拆迁事件就是这种官商联盟和市民间矛盾日益扩大的一个突出表现。另外,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 当前市民对地方利益集团侵权的反应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事实上, 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 和农村地区一样, 城市基层政治场域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针对地方利益集团的社区集体抗争的兴起。这些集体抗争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很大冲击, 并可能影响整体社会稳定。因此, 对这些基层集体抗争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就成了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秩序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居民
社区
维权
运动
先生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市民组织与准派系政治——绿街业主委员会研究
研究方法
行政体制与社区民主建设——绿街居民委员会改革研究
公民性与社区治理绩效
社区发展的理念与策略
社会生活正常化: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化”
妇女参政运动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民精神的新走向
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与职业保护调研报告
20世纪90年代至税改前的基层信访治理
文章目录
·
导言
·
当代中国集体抗争研究
绿街抗争 一场持续十年的社区环保运动
(一)针对房产地开发商的集体抗争
(二)针对地方政府的“以法抗争”
(三)对立双方的斗争策略
讨论 关系网络与城市日常性公民社会运动
(一)作为运动对立双方武器的关系网络
(二)威权主义国家和“分裂”的行政体系 关系网络运行的制度背景
(三)社区维权运动的后果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