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胡荣教授与中国社会学
作者:
胡荣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1215字
所属图书:
魁阁 2019年第1期(总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6.264-275
赵春盛
郭建斌
李晓斌
摘要:
作者回顾了自己从1984年初入社会学专业,到现今近35年的学术探索之路,其中走过弯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作者提出的社会单位理论,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作者本身的学术探索历程,也反映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经过40年的重建发展,中国社会学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经验研究也做得很好,能够与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话,但中国社会学还缺乏自己的理论。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中国社会学
费孝通
学术探索
作者简介:
胡荣: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关报告
作为知识共同体的社会学芝加哥学派
西方社会学在中国最早讲授的时间和人物
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的重建
中国社会学被中断时期的历史考察——兼述费孝通人生的一段坎坷经历
对费孝通晚年有关社会学方法论的再思考
费孝通社会学学科体系初探
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
费孝通在世纪初的期盼
费孝通与清华大学
费孝通与“清华社会学”
文章目录
·
从邂逅社会学到爱上社会学
·
从学习理论到创建社会单位理论
·
重回校园读博士开启规范的实证研究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