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论中国道路与唯物史观的中国化
作者:
何干强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字数:
2694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9.39-68
王利民
孙麾
高翔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道路与唯物史观的中国化问题。首先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学术提问,随后指出要正确认识中国道路就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明确了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进而提出继续坚持唯物史观中国化,是开拓中国道路所必须遵守的,最后总括全文,提出了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的若干新要求。
关键词:
中国道路
唯物史观
中国化
作者简介:
何干强: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唯物史观与邓小平共识的确立
唯物史观社会学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选择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
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路向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道路”的文化解读
全球化视阈下中国道路的理论框架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
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及中国化
文章目录
关于中国道路的学术提问
(一)中国道路的探讨源自新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
(二)中国道路的解释必定会有分歧
(三)对某些理论观点的学术提问
(四)理论概括的差异体现出历史观的差异
正确认识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一)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存在客观规律
(二)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三)社会经济结构包括多层面的经济关系
(四)社会发展机制中存在“主动轮”
中国道路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一)唯物史观中国化的简要历史回顾
(二)中国共产党人应用唯物史观的高度自觉性
(三)新中国宪法是对中国道路最精辟的唯物史观概括
(四)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世界意义
开拓中国道路需要继续坚持唯物史观中国化
(一)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要坚持运用唯物史观不动摇
(二)坚持唯物史观的辩证思维路径
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新要求
1.推进唯物史观具体化现实化
2.积极开展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理论斗争
3.推进唯物史观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