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新加坡白沙浮街:发展,保护以及旅游文化景观的重塑

作者:
柯群英
出版日期:
2013年8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21554字
所属图书:
旅游人类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加坡城市景观的转变过程中,国家扮演的角色问题以及国家在重塑文化景观方面所做的努力。本文发现新加坡空间使用的变化,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相关,同时也与社会结构的转变相关。同时,新加坡的发展大多为理性的,受制于严密官僚科层制的规划和控制。在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项目的运作上,私人部门很少有发言权。公众参与微乎其微。白沙浮街的案例研究表明虽然重建一个有形物理景观是可能的,但一个地区的文化途径仍依赖于光顾的人以及人与地方的互动。在保护文化景观方面,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形式的文化保护,甚至再造,都应该对群体的社会文化延续有所考虑。

关键词:

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旅游文化景观景观保护白沙浮街

作者简介:

柯群英:柯群英,女,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华人散居人口,华人妇女及其网络、宗教和政治资本。

文章目录
·发展和保护 一些理论探讨
·发展和保护 殖民和后殖民时期的新加坡
·有形景观,城市景观以及总纲计划
·市区重建局(URA)的角色
·保护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旧甘榜白沙浮和白沙浮街
·甘榜白沙浮发展计划
·作为旅游地点的白沙浮街的再造
·再造白沙浮街的未来
·结论
·十一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