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1927~1937)

作者:
胡悦晗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5007字
所属图书: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引入“想象史学”的概念,通过报刊、文集、日记、回忆录中的相关材料,考察1927~1937年间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这一时期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想象主要集中在生活的意义、生活的趣味及闲暇娱乐方式等三个方面。通过对“日常生活”与“生活”的区分,知识分子一方面批判当下“日常生活”的空虚与庸俗,另一方面赋予“生活”以超越当下的正面色彩,试图从日常生活中寻求意义。他们对生活趣味的发现旨在将原本重复的、单调的、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精致化、陌生化与艺术化,以求获得趣味的体验。他们将闲暇娱乐视作职业工作的调剂与补充,是恢复职业工作状态的手段。知识分子运用他们具有的文化资本,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生活想象赋予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取向,强化了他们对自身群体的身份认同感,也固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殊。

关键词:

文化资本阶层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生活想象

作者简介:

胡悦晗:胡悦晗,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讲师。

文章目录
·寻求意义——从“日常生活”到“生活”
·发现趣味——日常生活的精致化、陌生化与艺术化
·闲暇娱乐——职业工作的调剂与补充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