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
作者:
汤兆云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30336字
所属图书:
新中国农村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5.111-149
汤兆云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及医疗事业的进步,中国人口增长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高速度。相应的,中国农村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过程。如前文所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人口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本章着重介绍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
关键词:
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年龄结构
生育率
节制生育
作者简介:
汤兆云:
汤兆云,博士,华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邮政编码:362021联系电话:13599746068
相关报告
美国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利与弊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人口政策的调整
新的挑战——“转变后”人口错综复杂
北京市人口发展与调控研究报告
推动美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人口转变与未来人口态势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
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若干问题
协调老龄化与消费的决策选择
森林问题概述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状况
人口总量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的自然变动呈现加快的趋势
妇女的生育率呈现提高的趋势
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开始出现了转变的趋势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节育的规定对农村人口的影响
第三节 1954~1958年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
节制生育气氛的酝酿和形成
1954~1957年关于人口问题的大讨论
1954~1957年关于人口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
第四节 1949~1958年中国农村人口增长情况
第五节 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农村人口状况
三年困难时期的农村人口形势
三年困难时期对农村人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