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
作者:
李绍明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762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1.73-82
祁进玉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识别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1956年8月,费孝通与林耀华两位先生于《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一文,将“关于少数民族族别问题的研究”列为当时民族学研究四项任务的首项(其他三项任务分别为“关于少数民族社会性质的研究”“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的研究”和“关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研究”),反映出当时的这一实际。民族识别工作从1953年中央民委派调查组进行畲民识别以来,到1987年2月10日国家民委以“民族识别和更改民族成分工作已基本完成”答《民族团结》记者问为止,其间经过30多年时间。这段时间,国务院确定了我国共有56个民族成分,除汉族外的少数民族有55个之多,基本上解决了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族属即民族成分的问题,其成绩是巨大的。但是,在某些地区还存在人数不多的少数族体的民族识别问题。这些遗留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进行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共同体
民族识别
中国西南地区
作者简介:
李绍明:
(1933~2009),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首批民族学家之一,著有《民族学》《李绍明民族学文选》等。
相关报告
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
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意义
中国的民族识别
中国民族识别研究工作的特色
关于当前民族识别问题的浅见
民族识别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诺人识别50年的历史哲学视角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
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56个民族的来历”并非源于民族识别——关于族别调查的认识与思考
重观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
文章目录
·
一
·
二
·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