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婚姻的缔结:从“见面”到“登记”
作者:
尚会鹏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3518字
所属图书:
中国人的婚姻、婚俗与性爱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1.37-55
尚会鹏
摘要:
在河南省开封市西村,传统的婚姻呈现出家族包办、繁缛性的特征,大户人家遵从迎亲“六礼”。新中国成立后,西村的结婚事宜逐渐向男女自由意志增强、程序简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增加了男女双方“见面”、法律登记等步骤。“见面”作为新增仪式,涵盖着“见面礼”的赠予。“换帖”作为传统婚姻礼仪依旧存在,从“换帖”到法律登记历经较长时期,但由于舆论影响和经济因素,“换帖”后的婚约关系稳定。到20世纪90年代,订婚后退婚者人数增多。
关键词:
民俗
婚姻缔结
见面礼
婚俗仪式
作者简介:
尚会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国际关系、心理文化学、国际政治理论、日本社会与文化、南亚社会与文化。
相关报告
对新娘的戏谑活动
婚姻的缔结:从“说媒”到“相媒”
古代武平婚姻中的其他习俗
我国婚姻自主化与婚姻缔结
婚姻挤压对婚姻缔结与婚姻质量的影响
2022年贵州青年婚恋发展报告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文化生态学——“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生态
文章目录
·
“见面”:当事人的会晤
·
“换帖”:确立婚约关系的仪式
·
“登记”:法律程序的履行
传统婚姻缔结的特点及变化
(一)文献记载的传统婚姻缔结过程:“六礼”
(二)传统婚姻的特点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