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作者:
杨华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8328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7年第2期 总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基于对江汉平原一个村庄的深度调查及其区域状况的理解,从村庄内部视角勾勒出该区域内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基础。在不信鬼神、老人无用生命观的基础上,当地对老人“没用了就该死” 的普遍认可,为老人自戕生命提供了社会氛围和心理基础。因此,人们对老人自杀并不存在偏见,当地已然形成一种老年人自杀正常化的村庄秩序。
关键词:

宗教信仰社会氛围心理基础

作者简介:

杨华:

文章目录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老年人自杀的类型
  • (一)乏味型自杀
  • (二)利己型自杀
  • (三)绝望型自杀
  • (四)利他型自杀
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基础
  • (一)对待鬼神的态度(鬼神观)——缺乏死后世界想象
  • (二)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生命观)——个体自主处置自己的身体
  • (三)对待老人的态度(老人观)——没用了就该死
  • (四)对自杀的态度(自杀观)——老人自杀是觉悟提高的正常选择
·自杀秩序与老年人自杀的后果
·老年人自杀的成本收益分析:利他型自杀将更可能出现?
·对其他地方老年人自杀的未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