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
作者:
杨华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8328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7年第2期 总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3.40-70
刘燕舞
摘要:
本文基于对江汉平原一个村庄的深度调查及其区域状况的理解,从村庄内部视角勾勒出该区域内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基础。在不信鬼神、老人无用生命观的基础上,当地对老人“没用了就该死” 的普遍认可,为老人自戕生命提供了社会氛围和心理基础。因此,人们对老人自杀并不存在偏见,当地已然形成一种老年人自杀正常化的村庄秩序。
关键词:
宗教信仰
社会氛围
心理基础
作者简介:
杨华:
相关报告
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状态
族群冲突及其进程的心理基础与心理解释
“花瓶”:20世纪30年代职业女性的形象及其语境
仰望星空:第二故乡的聚会
差序格局下的宗教信仰和信任——来自中国十个城市的经验数据
西藏其奴村的民族与宗教
民俗与宗教
民族与宗教
调查村宗教信仰
北锅盔村文化的变迁
文章目录
·
研究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老年人自杀的类型
(一)乏味型自杀
(二)利己型自杀
(三)绝望型自杀
(四)利他型自杀
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基础
(一)对待鬼神的态度(鬼神观)——缺乏死后世界想象
(二)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生命观)——个体自主处置自己的身体
(三)对待老人的态度(老人观)——没用了就该死
(四)对自杀的态度(自杀观)——老人自杀是觉悟提高的正常选择
·
自杀秩序与老年人自杀的后果
·
老年人自杀的成本收益分析:利他型自杀将更可能出现?
·
对其他地方老年人自杀的未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