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作者:
王希恩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144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开展的一项基础性民族工作,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全面落实民族政策创造了条件。这项工作虽早已基本完成,但仍有少数群体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识别,一些群体则因对识别结果存在不同意见而有待进一步确定。随着我国民族工作的深入和各民族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民族识别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逐渐提上日程。解决待识别群体问题的本质仍是要完成对这些群体的族属确认。对此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甄别,但贯穿始终的将是一个识别的依据问题,即为什么要对这些群体进行识别,又根据什么来进行识别。所以,对民族识别的依据的完整回答就是要从实践上说明识别的必要性,从理论上确定识别的标准。
关键词:

少数民族民族认同民族共同体民族识别中国西南地区

作者简介:

王希恩:(195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民族过程与国家》《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等。

文章目录
·民族识别的基本理由
·中国的民族识别不是模仿苏联
·遗留的和正在出现的问题
·民族识别的基本理论依据
·增强认同在识别依据中的权重
·民族认同的调控及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