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招婿婚
作者:
尚会鹏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0229字
所属图书:
中国人的婚姻、婚俗与性爱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1.179-191
尚会鹏
摘要:
以西村为中心的五个村子,至今在婚姻文化的取向上对“招婿婚”持负面评价,由于招婿婚要求男女双方都须满足特定条件,因此发生频率很低。上门女婿在村庄社会地位不高,无族人帮衬者易在婚姻中受到妻子族人的歧视乃至虐待,但在城市工作的人和高等教育接受者对此事较为开明,村委会、乡政府、法律也都对此持支持态度。新中国成立后招婿婚受到政府提倡,但在乡村地区实行难度大,难以被接受,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就是城市化。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婚姻模式
招婿婚
上门女婿
嫁娶婚
作者简介:
尚会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国际关系、心理文化学、国际政治理论、日本社会与文化、南亚社会与文化。
相关报告
婚前交往
巴西青年的性和生育
我国转型期乡村社会人情的功能异化
我国转型期乡村社会面子竞争及其异化
转型期乡村社会面子的三层结构
北京城市多面现代化及治理需求分析
2009年黑地作为一种治理资源:变迁中的基层治理——基于鄂西南河村的个案分析
山东湖村田野调查报告:NGO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一项通过土地纠纷对理性冲突的研究
生态移民中:乡村社会与国家的博弈
文章目录
·
传统婚居模式下的招婿婚
·
对几个入赘个案的考察
·
讨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