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强制性精神治疗并不能阻止暴力惨剧的发生

作者:
菲利斯·所罗门 吴杨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303字
所属图书:
美国社会政策和社会公正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这一章阐述了反对《协助门诊治疗法案》这类法律的原因,并揭示了为什么自愿治疗能够实现《协助门诊治疗法案》的既定目标,即提高患者对规定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他们再次入院的次数、无家可归现象以及卷入刑事司法系统的次数。这些目标都非常好,而且与预防未来暴力惨剧的倡议相比,实现自愿社区治疗的可能性明显更高。
关键词:

法律患者门诊精神治疗暴力惨剧

作者简介:

菲利斯·所罗门:菲利斯·所罗门(Phyllis Solomon)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授及科研副院长。

吴杨:吴杨 现任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讲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她于2016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和社会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江西财经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吴杨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居民(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健康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另外,她还关注社会中的健康不均衡现象。她主讲的课程有:心理学导论、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医学社会工作。

文章目录
·什么是《协助门诊治疗法案》?
·《协助门诊治疗法案》并不见效
·实施《协助门诊治疗法案》既艰难又昂贵
·《协助门诊治疗法案》侵犯了精神病患者的公民权
·《协助门诊治疗法案》加剧了精神病患者的污名化
·《协助门诊治疗法案》阻止了精神病患者接受需要的治疗
·《协助门诊治疗法案》拿走了某些群体需要的服务
·志愿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