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物质文化研究的格局与民具学在中国的成长

作者:
周星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35页
报告字数:
35030字
所属图书: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对中国物质文化研究的各相关学术领域,诸如考古学、文物研究、农具史、传统手工艺研究、民艺学、博物馆学等,予以初步扫描和概观的基础之上,可以发现民具学在中国物质文化研究大格局中长期缺位这一基本事实。民具学是物质文化研究中最为基层和基础的部分,因此,其缺位就使得中国现有的物质文化研究难有厚重的底气。中国是民具的“宝库”,在中国大力发展民具学,不仅具有非凡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持续的“生活革命”浪潮中,无数民具被废弃,仅有极少部分成为“文化遗产”,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大力开展民具学研究,有必要对民具学导入中国之后的成长历程进行详细的整理。伴随着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更新换代,中国的物质文化研究需要有更大的视野,需要将民具学也纳入其中。

关键词:

文化遗产物质文明物质文化研究民具学

作者简介:

周星:周星,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民俗学会顾问。

文章目录
·民具学在中国的“缺漏”
·民具学在中国的导入及成长
·民具的文化遗产化
·物质文明的更新换代与物质文化研究的大视野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