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婚姻与社会
作者:
尚会鹏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5210字
所属图书:
中国人的婚姻、婚俗与性爱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1.206-223
尚会鹏
摘要:
“女娲造人”和“大禹治水”的神话与中国传统婚姻特点相吻合,即人们高度重视婚姻、贬斥婚姻中的性爱因素、交换性、高度稳定性。传统婚姻适应了传统社会中从更大范围内凝聚社会群体的需求,弱化夫妻关系的同时强化代际关系,以达到家族稳定进而社会稳定的目标。但以西村为例,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婚姻呈现出个人意志与性爱因素增强的变化趋势,乡村社会向强调个人的趋势发展,这一变化也带来了共同体性质的人际关系的松弛。
关键词:
代际关系
夫妻关系
婚姻变化
作者简介:
尚会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国际关系、心理文化学、国际政治理论、日本社会与文化、南亚社会与文化。
相关报告
就近城镇化背景下的亲属关系
从“大”到“小”:大集体与分化的家庭
离婚
谈我国夫妻分居制度的建立
中医心理对家庭和谐关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空巢家庭夫妻关系与婚姻质量
性、爱情与婚姻
《农民工家庭的性别政治》概述
从核心家庭本位迈向个体本位——关于农村夫妻关系与家庭结构变动的研究
ZRH访谈记录
文章目录
两则中原神话传达的传统婚姻信息
(一)亘古第一婚:女娲伏羲的婚姻与人类的起源
(二)治水英雄大禹的婚姻:“三过家门而不入”
·
传统婚姻的特点
·
心理、行为与婚姻传统
·
乡村社会婚俗的变化及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