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从“群众参与”到“公民参与”——转型期中国社区参与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作者:
张星
虞崇胜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8731字
所属图书:
社区民主与社会和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9.100-111
李腊生
李金红
摘要:
本章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和对中国社区参与模式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区参与的主体应该是具有独立政治人格和独立政治行为能力的“公民”,而不是缺乏独立政治人格和平等政治地位的“群众”;建立在国家与社会高度统一、国家对资源的高度控制和垄断基础上的“群众参与”往往是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需要;而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建立在国家和社会高度统一、国家掌握各种资源分配的社会政治体制下的参与模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难以为继,政治、社会、经济的诸般变化要求社区参与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即从“群众参与”走向“公民参与”。
关键词:
转型期
群众参与
公民参与
中国社区
参与模式
“革命性”转变
作者简介:
张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虞崇胜:
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2019年广州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观察报告
陕西以“两坚持两依靠”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
南宁市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示范建设对策研究
李海(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
典型治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基于领导联系点的分析
精准扶贫重要经验
中国公民参与的非政府组织途径分析
地方政府能力与社会资本
都市社会的结构冲突——阶层地位如何影响政治态度与公民参与?
文章目录
·
“群众”、“公民”与“社区自治” 概念分析及相互关系
·
传统的社区参与模式——群众参与
新时期社区参与模式的创新——“公民参与”
1.民主政治的发展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政治基础,使公民参与模式获得了成长的空间
2.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经济基础,使公民参与获得了赖以存在和推进的经济基础
3.经济改革的深入使公民的利益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社会基础,使公民参与获得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4.社区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组织基础,使公民参与的形成和发展有更好的组织基础和社会环境
5.新兴社区组织的兴起,对传统的社区参与模式、方式和路径构成挑战,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场所和更多样的参与路径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