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大学生就业观

作者:
《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调查研究》 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113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一 大学生创业意识已初现端倪 1.大学校园中,已有创业计划或行动的学生占总体的33.4%。其中,已经付诸行动的创业学生比例占总体的3.5%。更多的学生尚在创业计划阶段,比例占总体的29.9%。在创业类型上,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创业方向。 2.在创业信息获取渠道上,媒介资讯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渠道,占据32.1%的比例;其次为职业积累,所占比例为26.8%。 二 毕业规划多样化,职业选择注重现实利益和个人发展 1.大学生毕业规划呈现多样化特点,就业的比例为46.3%,国内继续读书深造的比例为36.4%,出国留学比例为10.0%。研究生群体的就业意愿明显高于本科生群体,研三大学生就业意愿高达82.4%,大四学生为54.5%。 2.大学生就业选择注重现实利益和个人发展前景,一线城市仍然是毕业工作的首选区域,其所占比例最高,为38.2%;其次是沿海开放城市,所占比例为29.3%。大学生首选的工作单位是外资、合资企业,所占比例为35.8%;其次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占比例为28.7%。相比之下,选择毕业后去民企、私企工作的大学生比例较低,所占比例仅为7.1%。对于择业所关注的因素中,薪酬的关注度最高,所占比例高达63.6%;其次是个人发展空间,所占比例达61.5%。 三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1.专业对口不再是大学生选择工作时注重的因素。在大学生选择工作时所关注的主要因素中,专业对口的关注度仅为19.2%,远远低于薪资福利、个人发展空间、个人兴趣等因素,在九个相关因素中仅排在第七位。 2.专业性强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专业性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则对此要求较低。如专业性很强的医学专业,对专业对口的注重度高达35.5%;工科专业也达到23.6%。相比之下,专业性较弱、就业路径较宽的专业对工作是否与专业对口则要求不高,除医学、工科和理科专业外,其他专业对于工作是否专业对口的关注度均不足20%,如管理学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关注度仅为11.1%,哲学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关注度仅为10.8%。 四 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帮助和指导 提供实践工作机会成为大学生最期待学校提供的就业帮助,希望学校增加实践机会的比例高达83.1%,希望学校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的比例高达57.1%,希望专业设置贴近社会需求的比例达到51.3%,同时,希望提供就业指导、提供校园招聘信息的比例都达到50%以上。
关键词:

创业意识创业行动毕业规划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

《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调查研究》 课题组:

文章目录
大学生创业态度慎重
  • (一)创业思维初现,已有行动者有限
  • (二)技术服务、劳务服务成为大学生主要创业类型
  • (三)媒体资讯、职业积累成为获取创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大学生毕业规划多样化,职业选择注重现实利益和个人发展
  • (一)就业与深造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规划
  • (二)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成为大学生毕业工作的首选
  • (三)工作地域选择注重经济条件和个体发展
  • (四)国企、党政机关以及外企最受瞩目,民企、私企吸引力较小
  • (五)学历、专业、经济状况影响大学生的薪酬期待水平
  • (六)薪酬、发展空间和个人兴趣成为大学生最注重的因素
  • (七)供需不平衡、自身素质不高成为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专业与就业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 (一)专业对口不再是大学生关注的择业因素
  • (二)专业性强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
  • (三)专业问题不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
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帮助和指导
  • (一)工作实践机会最受大学生欢迎
  • (二)月支出越高、对工作实践机会的要求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