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经济民族学视野中的发展反思

作者:
陈庆德 杜星梅
出版日期:
2019年8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9922字
所属图书:
经济民族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当今社会众多研究项目都是在“发展”概念的引导下展开的。不管我们是与研究对象保持距离,还是选择勾勒对象,对“发展”所涵盖的不同内容的追求与强调,使得人们对“何为发展”的本质理解和理论阐述充满了歧义性。如果不认清“发展”概念的源头,不对其作出确切的定义和追问,那么我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力将会被大大削弱。“发展”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观念。如果要对“何为发展”“谁来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作出清晰的回答,就必须对发展概念作出深刻的反思;进而,如果说,发展一词为现代社会之首创,且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那么,对发展一词的理解就要求我们对现代社会作出必要的反思,才能清楚地看到现代社会是怎样在其本质特征的规约下与“发展”概念相互形塑。
关键词:

现代社会本质特征经济民族学审视发展

作者简介:

陈庆德:1953年12月生,云南昆明人,无党派人士。曾就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彭泽益先生,并受益于吴承明等多位先生的亲炙。1986年,《封建依附关系的再认识》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届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奖励。1992年由云南省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为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硕士生导师并由云南省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合作申报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点获准通过。1999年获民族学博士生导师资格,主攻经济民族学方向。2003年受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年受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年起,受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七、八、九届专家组评审专家。云南省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委员。在《哲学研究》《民族研究》《战略与管理》《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公开发表论文论著近五百万字;主要代表作有《民族经济学》《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人类学视野中的多民族经济共生形态》《经济人类学》《人类学的理论预设与建构》《民族文化产业论纲》等。

杜星梅:1987年8月生,贵州兴义人,博士。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助理研究员,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民族学。先后在《民族研究》《思想战线》《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数篇。

文章目录
·对现代社会本质特征的再认识
·对发展的追问与反思
·审视发展的基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