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迁,极端气候愈趋频繁。以台湾地区来说,公元2000年以前发生极端降雨频率约3~4年一次,而公元2000年以后发生频率增加为平均每年一次,台湾年平均降雨量并无明显变化,主要系降雨天数减少,故降雨强度明显增加。这种现象不仅易造成旱象,同时也威胁到防洪排水之设计及紧急应变。2009年莫拉克(Morakot)台风侵袭,由于其挟带惊人且破纪录的雨量重创台湾南部平地及山区,造成六百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新台币数百亿之多。在整个应变处理过程中,凸显出灾情掌握、资源调派及组织运作等问题,让各界深刻体认到灾害防救体系有再次改革的急迫性及重要性。
本文列举美国与日本灾害防救组织变革之原因与重点,二者皆设有一健全之专责单位,以统筹全国紧急应变计划。相同地台湾近年来虽积极推动灾害防救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因此特别从法规、组织、运作及科技整合四层面加以探讨,并就目前最新灾害防救组织架构加以分析,建议未来的组织及运作必须有所改变,必须具备有“头脑清晰、身体强壮、手脚敏捷、血管通畅”四要素,组织改革应以“精简与整并”模式规划以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各层级间应兼顾横向与纵向、业务与指挥等不同链路之紧密结合,并藉由通讯网络及科技研发应用,同时考虑防救灾资源有限及核心职能分工,有关减灾及复建工作应有完整之国土保安复育系统,由“中央主导、地方配合”;而整备与应变时则应具有通畅之指挥管制应变系统,由“地方负责、中央支持”等概念执行,以建构完整之防救灾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