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国民获得感:概念、测量与指数构建

作者:
段文杰 李玉梅 WenjieDuan YumeiLi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33152字
所属图书:
社会学刊(第3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对“获得感”这一兼具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概念进行了学术解读。通过对时代背景、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系统回顾,本文构建了“物质层面(经济水平、政治权利、文体教育、社会民生和生态环保)多重获得”与“精神层面(有的放矢、力所能及、心满意足、和睦相处和安居乐业)多维满足”的获得感测量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构建指数。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城乡差异都会影响国民获得感。参与调查的居民可以按照其获得感特征被分为四类,分别是贫困失望型、贫穷知足型、小康失落型和富裕满足型。获得感测量框架有国别性,更有国际性,未来应进一步巩固其测量学支撑,采取文化本位和文化客位相结合的方法扩展现有研究。

关键词:

社会指标指数构建物质获得感精神获得感测量框架

作者简介:

段文杰:

李玉梅:

WenjieDuan:

YumeiLi:

文章目录
·引言
·获得感的概念内涵
·获得感的测量框架
国民获得感的测量指标与指数构建
  • (一)数据来源
  • (二)测量指标
  • (三)指数构建
基于CGSS 2015调查数据的国民获得感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
  • (三)聚类分析
  • (四)基于省份分布的国民获得感类型描述
讨论、总结与展望
  • 1.齐头并进深化改革,促进获得感的各指标综合发展
  • 2.因时制宜缩小差距,采取针对性策略以提高获得感
  • 3.双管齐下保障需求,运用科学方法营造和谐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