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救助信息化的体系、类型与反思

作者:
沙勇 张振亮 刘璐婵
出版日期:
2019年8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8660字
所属图书:
社会救助信息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深入,社会救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保障不完善、体系不完整、制度“碎片化”等问题,与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解决。《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总结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把成熟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用法规形式巩固改革成果,使各项社会救助有法可依,实现了社会救助权利法定、责任法定、程序法定,为履行救助职责、规范救助行为提供了法制遵循。《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社会救助领域统领性、支架性法规,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为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法治化水平、释放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反思信息化体系类型

作者简介:

沙勇:

张振亮:

刘璐婵: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
  • 最低生活保障
  • 特困人员供养
  • 受灾人员救助
  • 医疗救助
  • 教育救助
  • 住房救助
  • 就业救助
  • 临时救助
  • 社会力量参与
第二节 我国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类型
  • 国家自然灾害综合业务系统工程建设
  • 集中供养机构室内无障碍技术改造
  • 老龄信息实时监测工程建设
  • 社会安全运行基本保障预警体系建设
  • 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第三节 “互联网+”社会救助的实践与反思
  • “互联网+”助力社会救助新的工作机制
  • “互联网+”助力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成效
  • “互联网+”社会救助的反思
第四节 培养现代信息化思维,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化
  • 培养“网”涵养互联网思维
  • 培养“云”涵养大数据思维
  • 培养“链”涵养分布式思维
  •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便民服务
  •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信息资源标准化
  • 探索构建社会救助信息化协同监督体系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