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2年中国流动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
田丰
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5509字
所属图书:
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已成为一个长期的、稳定的社会现象。而在流动人口中,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以其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较好的就业状况等群体特征区别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成为人们的关注对象。本文根据2011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不同户籍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家庭状况、就业和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出台有效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社会融入流动人口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

作者简介: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研究领域包括人口与家庭、 社会结构和职业、 青年和互联网、 流动人口和经济社会地位。

文章目录
流动人口的人口特征和家庭状况
  • (一)流动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非农户籍女性流动人口年龄分布更为集中
  • (二)25~39岁是人口流动的高峰期,新生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主力
  • (三)非农户籍流动人口中大学生占据一定比例,新生代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高
  • (四)大部分流动人口处于已婚状态,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未婚比例略高
  • (五)个体流动人口占总体比例较少,夫妻共同外出是最主要的流动形式
  • (六)人口流动范围以省内流动为主,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跨省比例更高
流动人口的就业和收入状况
  • (一)流动人口就业比例较高,农业户籍和非农户籍就业比例差异不大
  • (二)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制造业就业比例最高,部分非农户籍流动人口进入高端第三产业
  • (三)有相当比例的非农户籍流动人口从事白领职业,农业户籍从事生产型、服务型职业较多
  • (四)流动人口就业以非公单位为主,但非农户籍流动人口体制内就业比例较高
  • (五)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找工作更依赖社会网络,非农户籍流动人口通过招聘会就业比例高
  • (六)流动人口超时工作现象严重,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平均小时收入明显更高
  • (七)超过1/3的在业流动人口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
流动人口的生活和消费状况
  • (一)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自有率高,居住条件更好
  • (二)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搭乘公共交通外出比例较高,通勤时间也相对较长
  • (三)非农户籍流动人口与本地人交往较多,休闲方式以看电视、玩电脑为主
  • (四)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本地社会活动参与率高,经济压力相对较低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心理状况
  • (一)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仍以农村社保为主,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参与城镇社会保障比例较高
  • (二)大部分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也倾向于认为在流入地生活工作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