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第一节 城市性质经济特性与市民精神

作者:
吴静 忻平
出版日期:
2013年4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75字
所属图书:
上海城市发展与市民精神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城市性质经济特征与市民精神。现代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上海城市性质的商业特质,促使上海从乡土县城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本章节中说明三点,其一贸易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其二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其三就是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城市发展上海市民银行

作者简介:

吴静:博士,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博物馆、艺术公共服务等。

忻平: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城市社会史、上海社会生活史、中日关系史及思政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代表作有《王韬评传》(1990)、《民国社会大观》(1991)、《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与上海社会生活(1927—1937)》(1996)、《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1999)、《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2009)、《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2011)、《转型时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研究》(2011),以及上海大学“三进”项链丛书(2009、2011)等。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文章目录
贸易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 1.商品交易规模扩大
  • 2.商品的内容和数额繁多
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 1.第一阶段 从开埠到19世纪末是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形成时期,其金融体系主要体现为钱庄、外资银行并存的特点
  • 2.第二阶段 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是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发展和确立时期,金融系统内形成了华资银行、外资银行和钱庄三足鼎立的特点
近代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 1.上海近代新式工业主要是围绕对外贸易而发展起来的
  • 2.1895~1913年是上海工业中心地位初步形成时期,主要表现为外国资本投资的扩大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3.1914~1937年是上海工业中心地位的发展和确立时期,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这也是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