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劳动参与状况及其评价
作者:
侯善学
出版日期:
2003年1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192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生活质量:现状与评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68-84
周长城
摘要:
就业是评价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标准。准确把握“十五”期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其失业状况,做好就业与失业的统计工作,不仅能够使我们摸清劳动力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家底,而且能够客观地反映失业人员所处的状况,从而为制定就业政策、失业安置与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整个国民经济形势进行总体判断和科学预测。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民劳动参与状况。在本研究中评价劳动参与状况采用两个指标,即就业率(或者城镇失业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劳动力市场
转移就业
劳动参与
就业问题
作者简介:
侯善学:
相关报告
第七篇 扩大与促进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提升增收能力: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扶贫的精准政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他们给县里带来了实打实的好项目”——新华社驻河北省新河县扶贫工作队帮扶侧记
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四川省农民工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市劳动参与的性别差异及发展趋势
我国劳动就业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劳动供给形势与政策
文章目录
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概貌
1.从业人员和人口增长
2.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类型
3.城乡划分的从业人员
4.城镇失业人数与失业率
中国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1.将增加就业解决失业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将控制失业率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3.正确确定要素价格和技术选择
4.节制劳动力供给
5.合理确定解决战胜城镇就业问题的目标
6.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办法
7.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破解当前就业难题
8.就业优先就是发展优先,为多余的农业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头等大事
9.放弃“歧视性就业政策”,促进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
10.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