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土实践之路——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的四百年保护历程为个案
作者:
杨利慧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3832字
所属图书: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1.323-339
安德明
张礼敏
祝鹏程
黄若然
摘要:
本文以河北涉县娲皇宫及其女娲信仰为个案,以八通石碑的碑文为文本,梳理了自明代、清代、民国直至当代的近400年本土非遗保护实践的历程,凸显了历史上不同的行动主体在相关方面的长期工作,并以此反观其与UNESCO发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信仰
女娲信仰
作者简介:
杨利慧:
相关报告
精神性存在的让渡:旧京的庙会与庙市
文教卫生
凤凰村的信仰与习俗
贵州洒雨镇海星村民间信仰调查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流变与趋势——宗教体系外的浅信仰状态
师公的仪式、文本与地方文化
师公神灵谱系与师教形塑
谁是师公
中国宗教研究回顾与地方仪式传统研究思路
山村的信仰、仪式和功能——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为例
文章目录
·
涉县的女娲信仰与娲皇宫
八通石碑中记录的保护事件
(一)明代
(二)清代
(三)民国时期
(四)当代
·
上述保护事件的关联性及其特点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