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作者:
徐小青
出版日期:
2015年1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14506字
所属图书:
城乡一体化与减贫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1.51-77
左常升
何晓军
王小林
摘要:
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尚未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差距有所扩大,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矛盾日益加深,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明确提出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解决好“三农”问题。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宣告了依靠从农业、农村、农民身上提取积累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已经过去,要从工业、城市中拿出更多的资源促进农村发展。自此,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明确要求“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本文基于对我国城乡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侧重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深度分析,力求给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思路,大幅改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加快实现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资源
均衡配置
作者简介:
徐小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报告
宁波市公共资源分配情况
公共及私营部门在促进高铁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资源的未来
公共服务与垄断经营关系分析
1999~2018年回归以来澳门市政建设与城市发展
资源分享与政府责任
一个关于外来精英和本土非精英之间的故事
国内外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体制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
文章目录
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理论基础
(一)刘易斯模型
(二)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三)地理二元结构理论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进展与现状
(一)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
(三)公共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提高
(四)农村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
(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
(七)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一)农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
(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三)农村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
(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未能有效配置
(五)政府用于农村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不足
(六)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相关的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
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
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三)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加快解决农民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
(五)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思路
(一)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规模
(二)保障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
(四)健全农民自主决策的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