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主体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作者:
曾维和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5409字
所属图书:
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政策文本的深度挖掘和类比的理论概化看,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提出了一种“链式”主体结构与“扇状”运行机制。“链式”主体结构是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四大治理主体构成的一种线性关系和制度安排。这种主体结构虽具有较强的理论比较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实践运行限度。“扇状”运行机制是“链式”主体结构的治理功能扩散,它由“扇轴”“扇体”“扇翼”三个部分构成,包括内核层运行机制、保障层运行机制和任务层运行机制三大机制。这些机制综合作用,形成了社会治理的“扇状”扩散效应。“链式”主体结构及其治理功能扩散下的“扇状”运行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中国模式。

关键词: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链式”主体结构“扇状”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

曾维和:曾维和 男 所属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合作导师:张翼 在站时间:2013.12~

文章目录
·文献回顾与理论构建方法
“链式”主体结构 关系、优势及限度
  • (一)“链式”主体间关系
  • (二)理论比较优势
  • (三)实践运行限度
“扇状”运行机制 逻辑架构与扩散效应
  • (一)内核层运行机制
  • (二)保障层运行机制
  • (三)任务层运行机制
  • (四)“扇状”扩散效应
结论与讨论
  • (一)形成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中国模式
  • (二)有效发挥社会治理的“扇状”扩散效应
  • (三)治理主体结构的外延扩展和运行机制的内涵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