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乡村都市化与地方现代性——西樵民乐的个案研究

作者:
周大鸣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报告页数:
89页
报告字数:
73637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试图从长时段的历史进程深入观察华南乡村都市化的特质,通过对地方民众日常经验、心态与实践的描绘和分析,超越二元对立的传统分析范式,从微观、动态的视角阐明现代化进程中地方与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与持续微妙的张力。当地民众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生活心态与对城市化进程的能动回应,则展现出现代性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多重维度和地方特质。此外,笔者就民乐地区丝织业变迁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农村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断裂与延续并存等地方性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乡村都市化丝织经济民乐地区

作者简介:

周大鸣:(1958.12~ ),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首席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有美国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期刊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族群与区域文化、移民与都市化、应用人类学等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际国内课题20余项。代表作有《凤凰村的变迁》《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等。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名师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地区概况
南海丝区 丝织经济与地方社会
  • 1.蚕桑商业化与丝织工业化
  • 2.北江水网与墟市
  • 3.从丝区到丝厂
  • 4.丝织业的改革与转型
从“锅底地”到“村中城” 民乐地区的乡村都市化
  • 1.“锅底地” 集镇化
  • 2.建立“厂区” 去集镇化
  • 3.村中城与城中村
民以何乐 地方视野中的现代性追求
  • 1.与民同乐 富庶的小镇生活
  • 2.银汉迢迢 分裂的城与村、工与农
  • 3.流动的现代性
  • 4.权力、秩序与文化传统
小结
  • 1.“锅底地”、厂与村、“村中城” 华南乡村都市化的历程
  • 2.地方现代性 文化维度下的生活、心态与认同
  • 3.对二元范式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