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乡村建设运动之徐公桥、乌江、镇平和江宁实验
作者:
郑大华
出版日期:
2000年1月
报告页数:
79页
报告字数:
55447字
所属图书: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01.394-472
郑大华
摘要:
本文对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徐公桥、乌江、镇平和江宁实验分别进行了阐述,其中徐公桥实验注重乡村改进,乌江实验注重农业推广,镇平实验注重地方自治,江宁实验注重政权建设,四个实验区各具特色且在当时影响较大。
关键词:
发展模式
村务治理
乡村建设运动
作者简介:
郑大华:
相关报告
乡村建设运动之定县实验
乡村建设运动之邹平实验
乡村建设运动之无锡实验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简介
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定位
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运动
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背景
两种乡村建设思想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概况
文章目录
一、徐公桥实验
1.乡村改进会
2.普及教育
3.推广合作
4.改良农事
5.公共卫生及其他
二、乌江实验
1.乌江农会
2.农事指导
3.合作组织
4.农民训练
三、镇平实验
1.编练民团
2.地方自治
3.清理地亩和财政
4.发展经济
5.兴办教育
6.改良风俗
四、江宁实验
1.改革地方行政
3.土地陈报与田赋征收
4.发展乡村教育
5.复兴农村经济
6.筑路与公共卫生
2.强化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