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一直存在的应用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思想相结合,使得中国的人类学一经建立就带有很强的应用特色。前辈就曾背负边区开发的使命奔赴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还建立了边政学学科。1949年以后学者们又参与了民族识别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工作。从1953年到1956年,通过大规模的实地调查研究完成了民族识别工作,明确了40多个少数民族的族属问题,建构出了今天影响大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多民族框架。1956~1958年在此基础上又展开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积累了数千万字的调查资料,并整理编写了少数民族简史、简志、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初稿和调查资料300多种,成为后来新政权落实民族政策的重要基础。但是近年来人类学界以“应用人类学”为主题进行了诸多讨论,针对应用人类学是否可以被称为“学科”产生了很多争论,尤其对于应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现在依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虽然对“应用人类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分歧,但学者们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应用人类学不在于刻意地去生产出一个基于田野分析单位的理论模型,而在于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