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民生问题总体分析

作者:
李培林 李炜
出版日期:
2013年9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3340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民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重大决定,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近几年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等领域,我国加快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步伐,一系列相关社会政策付诸实施,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所谓民生问题,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有了比温饱问题更广泛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新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民生建设的新要求。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为了解当前的民生状况、民生问题以及公众对民生建设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8年5~9月,开展了第二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GSS 2008,CASS)。此项全国抽样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5个县(市、区)、257个乡(镇、街道)和520个村(居)委会,共成功入户访问了7139位年龄在18~69岁的居民,调查误差小于2%,符合统计推论的科学要求。基于此次调查数据和2006年的第一次调查资料,形成本研究报告。

关键词:

中国民生问题总体分析

作者简介: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李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专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著作/合著)、《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论文/合著)、《与时俱进: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论文)、《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论文)。

文章目录
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 1.居民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然明显
  • 2.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但物价上涨和就业压力增加
  • 3.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但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状况亟待改善
公众对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的看法
  • 1.物价、看病、收入差距和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 2.大部分居民感知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但39%的人认为矛盾不会激化
  • 3.当前主要的社会群体利益冲突主要聚焦于贫富矛盾和干群冲突
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公平感和满意度
  • 1.社会安全感总体水平较高,但食品和交通的安全状况最令人担忧
  • 2.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等方面的公平感有较大提高,但收入差距方面的公平感明显下跌
  • 3.六成城乡居民对当地政府的工作表示基本满意,但在环境保护和惩治贪官腐败等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待
有关改善民生问题的政策建议
  • 1.加大就业促进与扶助力度
  • 2.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 3.加强社会风险的监控与监管
  • 4.严惩贪腐人员,加强权力制衡,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