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附录一:调查参与者的研究报告
作者:
出版日期:
2012年2月
报告页数:
103页
报告字数:
125475字
所属图书:
二十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第三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2.1126-1228
魏宏运
(日)三谷孝
摘要:
本文主要罗列了调查参与者的研究报告。
关键词:
研究报告
农村调查
参与者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后夏寨村、冯家村调查的来龙去脉
被调查村落的概况
平原县、十里铺乡、后夏寨村、前夏寨村概况
后夏寨村访谈记录
后夏寨村相关资料
静海县、府君庙乡、冯家村概况
冯家村访谈记录
冯家村相关资料
山池村调查小记
司前村调查小记
文章目录
从沙井村的变化看中国农村现代化
(一)
(二)
(三)
寺庙和民间团体
序言
(一)旧体制农村时的寺庙和民间结社
(二)毛泽东时代的村落社会
(三)“改革开放”时代
中日战争中的华北农村和农村惯行调查
(一)前言
(二)日军占领、统治的农村
(三)“治安良好村”——能进行“惯行调查”的村庄
(四)“治安不安定的村”——中断“惯行调查”的村
现代经济
(一)分道扬镳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三)比邻城市与经济发展
(四)村集体与发展模式
(五)国家政策与村经济发展
村庄和干部
(一)土地改革时期的村庄和干部
(二)建国时期新干部层的淘汰和形成
(三)集体化推进过程中以及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和干部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村庄和干部
农村变革和农业旧习俗
前言
(一)农村变革和继续活跃着的旧习俗
(二)农业集体化和旧习俗
(三)改革开放和旧习俗
妇女生活和男女地位关系
(一)40年代初期的农村女性
(二)从革命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时代的农村女性
(三)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的农村女性
·
访问华北平原乡村小学教育纪实与思考
·
1942年日本满铁调查部在静海县的活动
从惯行调查的村落看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
(一)序言
(二)宗族
(三)家庭
(四)地缘关系
(五)结论 华北农村的社会特质
十一 1990年代后期华北农村的变化与发展
(一)逐渐城镇化的沙井村
(二)1995年秋以后的栾城县
(三)迈进“宽裕型小康”的寺北柴村
(四)1994年以来的后夏寨村和十里铺乡
(五)与后夏寨村不同的王打卦乡和花园村
(六)近五年平原县的变化
(七)1993年以来的冯家村
十二 近代华北的村落与国家
(一)对于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
(二)近代华北村落社会的构造与国家
十三 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民们
前言
(一)追求稳定和富裕
(二)揭掉政治标签
(三)抓住机会者
(四)浑沌之中
(五)集体和个人
·
执笔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