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文章目录
从沙井村的变化看中国农村现代化
  • (一)
  • (二)
  • (三)
寺庙和民间团体
  • 序言
  • (一)旧体制农村时的寺庙和民间结社
  • (二)毛泽东时代的村落社会
  • (三)“改革开放”时代
中日战争中的华北农村和农村惯行调查
  • (一)前言
  • (二)日军占领、统治的农村
  • (三)“治安良好村”——能进行“惯行调查”的村庄
  • (四)“治安不安定的村”——中断“惯行调查”的村
现代经济
  • (一)分道扬镳
  •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 (三)比邻城市与经济发展
  • (四)村集体与发展模式
  • (五)国家政策与村经济发展
村庄和干部
  • (一)土地改革时期的村庄和干部
  • (二)建国时期新干部层的淘汰和形成
  • (三)集体化推进过程中以及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和干部
  •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村庄和干部
农村变革和农业旧习俗
  • 前言
  • (一)农村变革和继续活跃着的旧习俗
  • (二)农业集体化和旧习俗
  • (三)改革开放和旧习俗
妇女生活和男女地位关系
  • (一)40年代初期的农村女性
  • (二)从革命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时代的农村女性
  • (三)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的农村女性
·访问华北平原乡村小学教育纪实与思考
·1942年日本满铁调查部在静海县的活动
从惯行调查的村落看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
  • (一)序言
  • (二)宗族
  • (三)家庭
  • (四)地缘关系
  • (五)结论 华北农村的社会特质
十一 1990年代后期华北农村的变化与发展
  • (一)逐渐城镇化的沙井村
  • (二)1995年秋以后的栾城县
  • (三)迈进“宽裕型小康”的寺北柴村
  • (四)1994年以来的后夏寨村和十里铺乡
  • (五)与后夏寨村不同的王打卦乡和花园村
  • (六)近五年平原县的变化
  • (七)1993年以来的冯家村
十二 近代华北的村落与国家
  • (一)对于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
  • (二)近代华北村落社会的构造与国家
十三 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民们
  • 前言
  • (一)追求稳定和富裕
  • (二)揭掉政治标签
  • (三)抓住机会者
  • (四)浑沌之中
  • (五)集体和个人
·执笔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