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创新报告

作者:
邓宁华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533字
所属图书:
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四川省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模式(简称“‘量服’模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服务的鲜活个案。它以精准需求、精准施策、精准监督和精准管理为核心,以网络化、信息化和云平台为工具,2011年后在全省得到推广。从发展现状上看,“量服”模式对残疾人信息的掌握度较高,残疾人受益比例较高,需求评估与介入的精准度较高,服务项目和服务机构逐渐有机融合,残疾人开始实现开放参与。从效果评价来看,“量服”模式超越了居养模式,促进了残疾人服务的个性化,构建了“互联网+”时代的残疾人服务基础设施,但在助残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残疾人用户熟悉和使用、硬件与软件优化、系统的扩展与对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关键词:

“互联网+”量体裁衣残疾人个性化服务模式

作者简介:

邓宁华:男,1975年生,湖南省桂阳县人,五邑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系主任,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会政策。

文章目录
·“量服”模式的形成背景
“量服”模式的制度构成
  • (一)残疾人服务需求的精准测量
  • (二)残疾人服务供给的精准施策
  • (三)残联对服务的精准监督与精准管理
  • (四)教育、康复、维权、文化、体育等领域的确定
  • (五)面向服务机构的“机构量服”
  • (六)面向残疾人的“开放量服”
“量服”模式的发展现状
  • (一)充分掌握残疾人信息,服务受益比例较高
  • (二)残疾人服务需求与服务实施的精准化程度较高
  • (三)推动服务项目和服务机构的有机融合
  • (四)促进残疾人对“量服”系统的开放参与
  • (五)重视“量服”平台的能力建设
“量服”模式的效果评价
  • (一)超越居养模式,促进残疾人服务的个性化
  • (二)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残疾人服务基础设施
  • (三)“量服”系统的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