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6年我国乡村建设与村庄社会关系

作者:
何蛟龙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998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小康社会建设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浓缩性表述,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核心建设任务。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党的十八大则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的题中之意。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调,积重难返,村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村庄发展与乡村建设问题成为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的头号问题。2004~2015年,我国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为指向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既体现了乡村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也体现了乡村建设的极端艰巨性。“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补齐村庄发展短板、建设好美丽村庄将决定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取得最终胜利。
关键词:

经济发展社会关系乡村建设村庄分布

作者简介:

何蛟龙:1990~,男,湖南衡阳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流动与分层、空间社会学。

文章目录
乡村建设与村庄社会关系研究的理论、指标与数据
  • (一)理论研究综述
  • (二)村庄社会关系和乡村建设的指标构建
  • (三)村庄分布情况
·村庄社会关系与村庄经济发展建设
·村庄社会关系与村庄政治民主建设
·村庄社会关系与村庄社会治安建设
·总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