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2016年我国乡村建设与村庄社会关系
作者:
何蛟龙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998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1.313-338
蔡禾
摘要: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小康社会建设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浓缩性表述,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核心建设任务。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党的十八大则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的题中之意。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调,积重难返,村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村庄发展与乡村建设问题成为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的头号问题。2004~2015年,我国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为指向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既体现了乡村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也体现了乡村建设的极端艰巨性。“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补齐村庄发展短板、建设好美丽村庄将决定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取得最终胜利。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社会关系
乡村建设
村庄分布
作者简介:
何蛟龙:
1990~,男,湖南衡阳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流动与分层、空间社会学。
相关报告
从乡村改造到乡村建设——中共乡村建设的逻辑演进及其在陕甘宁边区的具体实践
本土知识人与乡村建设运动——华西实验区乡村工作者群体考察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和有益借鉴
教育与乡村建设
中国大陆的新合作组织建设运动
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民社会——贵州省九溪村
2005年:中国民间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农村社会工作实务
政府担当:引领高水平乡村建设“华丽转身”
乡土精神与乡村建设
文章目录
乡村建设与村庄社会关系研究的理论、指标与数据
(一)理论研究综述
(二)村庄社会关系和乡村建设的指标构建
(三)村庄分布情况
·
村庄社会关系与村庄经济发展建设
·
村庄社会关系与村庄政治民主建设
·
村庄社会关系与村庄社会治安建设
·
总结与讨论